一、学校简介
哈尔滨理工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建校70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龙江沃土,深耕机电行业,矢志艰苦奋斗,发展成为综合实力强劲、办学特色鲜明的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和黑龙江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于2003年被教育部授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08年,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中被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同年,获批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2011年,入选首批“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同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5年,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2018年,入选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0年,入选黑龙江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1年,“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2年,再度入选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共有4个办学区,其中在哈尔滨市有西、南、东3个办学区,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设有哈尔滨理工大学威海校区。学校总占地面积164.44万平方米,教学基础设施面积98.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67.8万册,电子图书201.8万种,电子期刊360424种。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专任教师16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外籍院士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5人,国防工业515计划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龙江学者11人,省级教学名师23人,省级青年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18支。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2000余人。
学校设有13个学院、1个教学部。有65个本科专业,其中,2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有8个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9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1个,其中,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布局5个、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7个、国内一流培育学科4个;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有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2门。
学校现有29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有“电介质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大型电机电气与传热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高效切削及刀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电气装备制造与智能运行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部委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7个;有“黑龙江省电机电器及其控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先进加工技术及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复杂智能系统与集成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石墨-石墨烯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22个。主办有《电机与控制学报》《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科技管理学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4种公开发行学术期刊。近五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8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87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190项;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464篇。
学校坚持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办学方针,不断拓宽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渠道。学校是“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学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和“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观察员单位。现已与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20余个国家的70余所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及合作科学研究等实质性合作,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70多年来,哈尔滨理工大学培养了以院士、将军、企业家、工程技术领军人才为代表的20余万优秀校友,被誉为“现代工程师的摇篮”和电线电缆行业的“黄埔军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发扬优良传统,聚力内涵建设,加快创新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向着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建设目标不断前进,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二、招生规模
全校拟招收博士研究生110余人。全校招生总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三、选拔方式
(一)普通招考:通过考试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二)直接攻博:在已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进行选拔,并招收为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按照学校年度《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章程》进行选拔。
(三)硕博连读:在我校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一年级在学硕士研究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方式。
(四)申请-考核: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含录取年度9月1日前能够获得硕士毕业证的提前毕业硕士生)或硕士入学6年内的全日制硕士毕业生,可以通过申请-考核的方式报考博士研究生。
四、选拔流程
博士招生工作在秋季和春季学期分三批次开展,于9月同时入学。每年秋季学期(第一批次),开展直接攻博选拔工作,按照学校年度《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章程》,完成接收和录取工作。每年秋季学期(第二批次),开展硕博连读、申请-考核考生的选拔,完成拟录取工作。每年春季学期(第三批次),根据招生计划剩余情况,制定春季学期博士招生专业目录,进行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和普通招考考生的选拔工作,完成年度招生计划。
五、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身体和心理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五周岁(报考定向培养年龄不限)。
(三)须有2名(其中1名为所报考的博士生导师)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四)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以下简称“同等学力人员”)。
(五)同等学力考生还必须满足:在已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经学校认定的B类期刊及以上级别期刊上发表两篇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或获省级科技奖三等奖(排名第一)、二等奖(排名前三)、一等奖(额定人员)及以上科技奖励。
(六)直接攻博还须满足: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425分(含425分)以上或其他语种通过国家外语相应等级考试。
(七)硕博连读考生还须满足:我校一年级全日制非定向在读硕士研究生,完成规定课程学习,课程无重修;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425分(含425分)以上或其他语种通过国家外语相应等级考试。
(八)申请-考核考生还须满足:应届硕士毕业生(含提前毕业硕士生)或硕士入学6年内的全日制硕士毕业生,且录取年度9月1日前获得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
(九)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考生的报考类别必须为非定向。
六、第二批次报名及申请流程
(一)硕博连读、申请-考核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
1.报名网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bsbm/)
2.申请-考核和硕博连读考生报名时间:2024年1月30日至2024年2月28日
3.招生专业目录见附件1。
(二)2024年3月11日-13日考生向招生学院提交报名材料,学院审核后,3月18日报研究生处:
1.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后打印);
2.两份专家推荐书(附件2);
3.思想政治情况表(附件3);
4.体检表(附件4,县级以上医院);
5.硕士在校历年成绩表;
6.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7.国家外语相应等级考试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
8.本科、硕士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9.其他可以体现本人学术水平与能力的相关材料等。
(三)2024年3月18日-3月21日研究生处对考生材料进行审核,并告知招生学院资格审核通过人员名单。
(四)2024年3月21日-4月3日招生学院考核,并完成选拔结果公示。
各招生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不少于5位博士生导师或教授的考核小组,考核过程应严格进行记录并存档,在综合考核申请者思想品德、外语水平、学习成绩、特别是科研能力和科学潜质的基础上,给出综合考核结果。将选拔结果在学院网站公示5天。
(五)2024年4月10日招生学院向研究生处(E1319室)提交如下材料:
1.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考核小组名单(附件5)
2.学院推荐硕博连读、申请-考核考生成绩汇总表(附件6)
七、入学报到
录取的考生在2024年9月入学,有以下情况者取消入学资格:(1)无故逾期2周不报到者;(2)应届毕业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应学位学历证书者;(3)入学后三个月内,非定向考生的学籍档案或人事档案未提交学校或提交的档案不完整者。
八、学费、学制及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奖助办法
学费:1万元/年/生,按学制缴纳。学制:直博生4年、硕博连读 4年、申请-考核3年、普通招考3年。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奖助办法以入学前学校发布的最新文件为准。
九、其他说明
(一)单位代码:10214
(二)相关招生细节,请关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http://graduate.hrbust.edu.cn/)
(三)考生咨询
相关部门
咨询电话
电子邮箱
研究生处
0451-86390278,
杨老师18503666081
yxd@hrbust.edu.cn
机械动力工程学院
0451-86390555,
戴老师18249506972
jxxyyz@hrbust.edu.cn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0451-86392703,
张老师15004636831
clxyyz@hrbust.edu.cn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0451-86391608,
于老师13946046993
dqxyyz@hrbust.edu.cn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0451-86397003,
高老师13936619502
jsjxyyz@hrbust.edu.cn
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
0451-86392304,
孙老师13895707490
ctxyyz@hrbust.edu.cn
经济与管理学院
0451-86392233,
王老师13104606525
jgxyyz@hrbust.edu.cn
理学院
0451-86390737,
毕老师13059033772
lxyyz@hrbust.edu.cn
(四)博士在读期间,原则上不允许变更导师。
附件: 附件1《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pdf
附件2 专家推荐书.doc
附件3 思想政治情况表.doc
附件4 体检表.doc
附件5 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考核小组名单.doc
附件6 学院推荐硕博连读、申请-考核考生成绩汇总表.xls
附件7 学院博士研究生报名资格审核情况汇总表.xls
附件8 报考哈尔滨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材料目录清单.doc
研究生处
2024年1月27日